古文物保存好 觀眾竟問「真偽」
2008/12/26 09:46【中國時報 吳垠慧/台北報導】
史博館「絲路傳奇—新疆文物大展」的一五○件展品,均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、博物館和考古所的收藏。由於新疆的氣候乾燥,加上大漠特殊的地理環境,在此出土大量的古文物中,即使是木雕、織品、泥塑等脆弱的材質,多數至今都還保存良好,令人嘖嘖稱奇。
由於保存良好,至今色彩鮮麗,史博館解說員閻鈺臻表示,觀眾看展覽時竟然最常提問「真偽」問題。(我去看展的時候倒是沒覺得是假的ㄟ!)閻鈺臻說:「像織品,我們看到中原出土的多半變成殘片,但是這次展出的有好幾件都還保存得那麼完整。展品中唐代的木雕《天王踏鬼俑》和泥塑《人身豹首鎮墓獸》,色澤都還那麼明亮,令人讚嘆。」
其他又如展品《菊花式點心》、《七瓣夾心麵點》、《六瓣梅花式點心》等小麥製成的食品,竟能保存至今,讓觀眾直呼不可思議。(mini也覺得好扯,就像模型一樣,那時候聽解說員在講,本來以為是樣本,結果沒想到是真的。據說,當初出土時,新疆的考古人員也很想把混沌挖開,看看裡面包的是什麼餡,但是因為年代久遠,一碰就怕它碎掉,因而作罷。如果想看春捲的樣子這裡有:http://www.urmoco.com/gspa/pop_artistry.php?type=gry&tid=6&ptid=1476)現場不少小朋友覺得,古代的點心跟現代人吃的餅乾造型沒什麼兩樣。
絲路是古代連結亞洲和地中海地區東西方間的重要貿易通道,沿著孔雀河流域附近,有樓蘭、小河、營盤等部族聚集。從這次展出的古文物就反映出這種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現象,像是營盤男子身上穿著品質極高、手工精緻的紅色毛織毯,織毯上繡有卷髮、高鼻的裸體男子圖樣,被解讀為「愛神」的圖案,頗有古希臘文化追求裸體美的風格。